行業(yè)動態(tài)
納米金粉做為標記物的優(yōu)勢
信息來源: http://www.meux.com.cn 時間:2018-9-30 15:14:36
一、納米金發(fā)展史
1885年納米金溶液在美國常作為治療酗酒的主要成分;
1890年Koch醫(yī)生發(fā)現(xiàn)結核桿菌不能夠在金的表面存活;
1890年納米金被用來治療關節(jié)炎;
1935年芝加哥外科專家Edward等人發(fā)現(xiàn)納米金溶液能有效的減輕患者病痛,強健體質。
1939年Kausche和Ruska用電子顯微鏡觀察金顆粒標記的煙草花葉病毒,呈高電子密度細顆粒狀。
1971年Faulk和Taylor首次采用免疫金染色(immunogold staining,IGS)將兔抗沙門氏菌抗血清與納米金顆粒結合,用直接免疫細胞化學技術檢測沙門氏菌的表面抗原,開創(chuàng)了納米金免疫標記技術。
可見,納米金已經(jīng)很早就登上了科學的舞臺。
二、納米金的主要應用
1. 納米金技術在食品安全快速檢測中的應用
納米金在現(xiàn)代食品分析檢查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,主要源于納米金檢測耗時時間短,樣品損失小,對操作技術要求簡單,靈敏度高,特異性強,價廉等優(yōu)點,尤其是能夠快速測定技術更能適應現(xiàn)代高效、快速的節(jié)奏和滿足社會的要求。
納米金檢測主要用于獸藥殘留,動物傳染病,農(nóng)藥殘留,致病微生物檢測,真菌霉素的檢測。等等。
2. 納米金標記技術
作為現(xiàn)代四大標記技術之一的納米金標記技術(na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),實質上是蛋白質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納米金顆粒表面的包被過程。吸附機理可能是納米金顆粒表面負電荷,與蛋白質的正電荷基團因靜電吸附而形成牢固結合,而且吸附后不會使生物分子變性,由于金顆粒具有高電子密度的特性,在金標蛋白結合處,在顯微鏡下可見黑褐色顆粒,當這些標記物在相應的配體處大量聚集時,肉眼可見紅色或粉紅色斑點,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檢測方法中。由于球形的納米金粒子對蛋白質有很強的吸附功能,可以與葡萄球菌A蛋白、免疫球蛋白、毒素、糖蛋白、酶、抗生素、激素、牛血清白蛋白等非共價結合,因而在基礎研究和實驗中成為非常有用的工具。
總結一下,納米金粉作為標記物的優(yōu)點主要體現(xiàn)在:
1. 可以通過物理吸附作用,標記幾乎所有的大分子物質,且操作方便,標記后大分子物質的活性基本不發(fā)生改變。
2. 儀器設備簡單,將納米金粉接上抗原或抗體,就能通過目視間接凝聚實驗而進行快速診斷
3. 免疫探針的特異性強,而非特異性吸附作用小,較少受生物組織背景影響。
4. 標記簡單的抗體、凝聚素和激素等,很容易形成穩(wěn)定的金標記復合物,可長期保存,用量少,檢測速度快。
5. 可以制備不同粒徑的納米金用于多重標記
6. 納米金的電子密度很大,特別適合于TEM或SEM觀察,檢測抗原或抗體的敏感性遠遠超過了酶反應物
聯(lián)系我們:
廣州市科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業(yè)務咨詢:13602870664 / 020-84178402
E-mail:13602870664@139.com
聯(lián)系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(qū)新港東路70號